快讯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机构和组织 > 好人好事

给200万早产儿当妈妈

时间:2010-08-25  来源:健康时报  作者:余易安  

阅读提要:

第一个奇迹,她用了7个月,将自己出生时仅两斤七两的女儿,哺成了全社区最壮的宝宝。

第二个奇迹,她组建了中国首个早产儿联盟,给两百万个早产儿父母提供就医咨询和帮助。

第三个奇迹,在她的努力下,早产儿联盟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了“早产儿互助工程”,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成立了早产儿救助基金。

马佳年,2009~2010年度“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母亲”,在获奖现场她写下了自己最大的心愿——“让200万早产儿妈妈不在黑暗中独自哭泣”。

顿时,掌声一片。

 

宝宝提前3个月出生,只有两斤七两,医生和亲属都劝她放弃,但在她的坚持下,孩子7个月时竟成了全社区最壮实的孩子。

一开始,马佳年没想那么多。

怀上宝宝了,成准妈妈了,幸福满满了,就等着小宝宝“瓜熟蒂落”了……

一次孕检,大夫对她说:“羊水太少,建议去别的医院查查”。马佳年去了另一家医院,诊断结果一样。她还没回过味儿来,2005年12月26日,她的宝宝呱呱落地了。

宝宝在她肚子里只待了28周又5天,提前3个月降生,是一个“超早产儿”。

那天的产房,总是模糊又清晰地浮现在马佳年的记忆里:产房中除了产科大夫还有很多儿科大夫。人来人往,她却一直没有听到宝宝的声音,忍不住张开口,声音微弱地问:“宝宝怎么样?”每个人都忙碌着,没有人回答她。等到产房里人逐渐散去,她又问了一遍,才听到一个大夫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:“女孩。”

两个星期后,马佳年在医院暖箱里第一次看到女儿。由于早产,皮下脂肪少,肌肉发育不完全,皮肤黝黑。宝宝只有28厘米长,两斤七两重,瘦瘦小小地蜷缩在暖箱里,鼻子里、头上、脚上、脐带里到处是管子,连呼吸都看不出来。

马佳年心里默念,“宝宝,妈妈来看你了。”宝宝有心灵感应般地动了动手。

还没来得及享受做母亲的喜悦,马佳年就被抛进了惶惑不安之中。孩子刚出生就经历了一次手术抢救。之后在暖箱里住了32天,每天都要打40多支营养针。

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。医生告诉她,孩子查出“脑室蛋白质病变”及大出血,基本是脑瘫,建议她放弃。孩子的父亲从她怀孕两个多月就离开了,孩子出生后他爸多次表示放弃这个孩子。她咬咬牙,想“一定要保住孩子”。

她凭着一腔母爱坚持着,医生说可以给孩子做早期干预,却没有具体措施。幸运的是,马佳年的妹妹专业是早教,姨姥姥是大夫,给了她很多建议。孩子出院后,她就一样一样地给孩子试,哪种有效果,那种就是最适合的。

就这样坚持着。5个月时,再去医院复查,宝宝已经基本正常,智力测评达到132分。大夫不相信,再三确定后才承认说宝宝现在已经排除了“脑瘫”隐患。接下来更是一连串的奇迹:7个月的时候已是小区里最壮实的孩子,刚8个月就长到了20斤,9个月时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走10多米去抓玩具……到一岁零一个月,宝宝的所有先天缺陷已基本排除。

马佳年用自己的坚持证明了一条医学事实:尽管早产儿存活率不足8%,患有先天疾病率高达50%,但只要进行合理的早期干预,很多孩子都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,毫不逊色于正常孩子!

对所有得到上门帮助的早产儿父母,马佳年只有一个要求:能接听10个打到联盟去的热线电话,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去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家庭。

马佳年不愿跟别的母亲交流,特别是刚刚产下宝宝那会儿,因为孩子是早产儿,总觉得她们在说:“她家那孩子才两斤多。”

马佳年也埋怨过医院。当看到女儿在暖箱里因为护士没及时更换尿布,从腰到大腿烂得血肉模糊时,她非常难过。家人劝她去告医院,她想,告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?护士不是故意的,医院也不是成心的,只是疏忽,医生没告诉她具体要做哪些早期干预,因为毕竟他们也忙,没有时间跟家长一一说清楚。

但总要有人说,要有人主动告知早产儿父母:怎么早期干预才能让让宝宝们更健康地成长?

马佳年决定自己来。

马佳年把自己的方法和宝宝每天的变化写在博客上,不到三个月时间,点击量过万。她才发现社会上竟然有这么多的早产儿妈妈,跟她一样,生活在一个艰难而又无处诉苦的世界里,单枪匹马地同命运做着艰巨的斗争。

凭借博客,马佳年组成了全国首家早产儿联盟。在自己居住的北京天通苑小区里,她聚集了一些早产妈妈,在自己家里凑钱请指导老师,这是早产儿联盟互帮互助的雏形。马佳年和她的“战友们”一起探讨早教知识,将早教普及作为最重要的工作。还在家中开通了全国第一个专门面向早产妈妈的热线电话,按照孕期、宝宝医疗、营养、育儿心理、早产儿康复的顺序,请来专家解答。

1年后,早产儿联盟正式开设。一次次的公益活动,一次次的免费讲座,一次次将爱传递给更多的家长。在联盟里,早产儿父母不仅可以得到正确的早期干预信息:包括孩子出院后应该做哪些检查、可能出现的问题,所需治疗方式及价格等等。

“早产儿父母压力过大的话,很难有精力带好孩子,有时我就亲自到他们家中,帮他们挑选宝宝需要的追视图,传授早期干预的经验和方法,如抚触、训练孩子追视、被动操、宝宝大运动等等。”马佳年说。

这些都是免费的,马佳年只有一个要求:凡是被上门指导过的早产儿家长都能接听10个早产儿父母打到联盟去的热线电话,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去鼓励和帮助更多的家庭。

一个帮助十个,十个帮助百个。爱心就像滚雪球一样,大家手牵着手来帮助大家,一起迈过那个痛苦的坎儿。
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新生儿,其中200多万属于早产,而且早产儿数量正以每年20万的数量递增。

有人说,马佳年的那个干劲,仿佛全中国200万早产儿都是她的孩子。

马佳年告诉女儿:“你曾经和这些宝宝们一样弱小。现在你变健壮了,应该多关心这些小朋友。”

马佳年的女儿小豆丁今年4岁了,身高在同龄孩子里中等偏高,将近40斤重,是个快乐的健康宝宝、小漂亮妞儿,自主能力很强。

马佳年忙碌地为早产儿联盟奔波的时候,小豆丁跟姥姥住,每两周见妈妈一次,两到三天跟妈妈讲一通电话,母女俩会快乐地交流家中养的几只小乌龟吃了什么,最近好不好。

小豆丁1岁多,就被妈妈抱着去给新生早产儿父母们上课,之后经常跟妈妈去医院看一些孩子。马佳年印象很深的是,早产儿联盟曾经来了贵州的四胞胎孩子,小豆丁特别开心,拿出棒棒糖来喂这个喂那个,稚嫩的脸上全是呵护的表情。小豆丁觉得自己特牛,所有宝宝她都得呵护着。

“我告诉过她,你曾经和这些宝宝们一样弱小。现在你变健壮了,应该多关心这些和你一样的小朋友。”马佳年说。

后来,马佳年到贵州看四胞胎的时候,小豆丁拿出自己的巧克力交给她,嘱咐妈妈给宝宝们带上。还捐出了10块钱,那是她一个钢镚一个钢镚攒出来的,是准备过生日时买蛋糕的钱。

这正是马佳年对女儿的希望:“你不需要很有钱,但是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,能帮一点就是一点,哪怕只有10块钱。”

全国每年都有200万新生早产儿,每一天都有早产的妈妈们在哭泣。被全国妇联评为2009~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时候,马佳年填写了一个心愿,内容是“为了中国200万早产儿母亲不在黑暗中独自哭泣。”

顿时,掌声一片。

好在,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、媒体、企业、政府官员加入进来。2010年,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早产儿联盟推出了“早产儿互助工程”,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成立了早产儿救助基金,马佳年离达成心愿越来越近了。

2010年8月8日,马佳年出现在早产儿救助基金成立现场,那些她曾帮助过的早产儿们,簇拥着她,一个劲儿地叫着“马阿姨”,当背景音乐《感恩的心》响起,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,双手在胸前比划着爱心的图案。

马佳年微笑着说,虽然熬过来很困难,但似乎总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推动早产儿联盟的顺利发展。这力量来自你,来自我,来自他,名字就叫“爱”。
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